以前一直在國內著名的油城大慶工作,2008 年由于工作的原因來到首都北京工作,這些年除了工作,唯一的愛好就是攝影了,攝影帶給我很多歡樂、也讓我學會了思考、攝影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尚層客戶趙先生
2010 年隨著數碼大潮的到來,我也不例外開始接觸數碼攝影技術,從135 數碼相機到目前最高端的數字后背相機幾乎全都玩了一遍,可是隨著器材的不斷升級,攝影的神秘已經逐漸離我遠去,每當我舉起相機、按下快門就像吃一次便餐那樣的簡單、隨意。這也許就是攝影的快餐文化,攝影快餐文化帶給我們便利,小型數碼相機,甚至手機都可以滿足人們無時不刻的記錄身邊所發生的一切,一切都是那么的快捷與便利,但攝影留給了我們什么?就像時裝一樣,一個季節過去,就在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,很快就被新的所取代??旖莺捅憷耐瑫r,讓我們逐漸地失去了觀察與思考。因為思考與觀察似乎沒有那么重要了,我們可以任意的、廣泛的、全面的、不放過任何細節的記錄,然后回去在浩瀚的咨詢里去尋找我們的所需,但這是理想,事實是什么?事實是浩瀚的咨詢沒有帶給我們更多的選擇,而是無奈、無所適從、無從選擇,也許過多的選擇就是沒有選擇吧。
趙先生的攝影作品
我想也許這就是當今快餐文化帶給我們的又一個新問題吧,攝影如此,其它呢?門戶網站的普及、社交網絡的普及、智能手機的普及、數字相機的普及、讓我的咨詢獲取更加容易,遠隔千里、萬里的場景瞬間就可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,我們在感嘆科技的進步、科技帶給我們便利和快捷的同時,我們有沒有發現咨詢的真偽更加難以分別、咨詢的擴散更加迅猛、可是哪些才是我們更加值得關注的。我們已經被咨詢大潮淹沒,我們還沒來得及思考,又一波咨詢大潮被猛烈地推上岸來,把我們還沒來的及吸收、消化的咨詢就被毫不留情的淹沒了,攝影是這樣的、咨詢是這樣的、生活是這樣的、工作是這樣的,一件事情我們還沒有做好,我們就被新的機會沖昏了頭腦,什么見效快我們就去做什么,什么趕時髦,我們就去做什么,結果是我們什么都沒留下,我們更加迷茫了,我們的百年老字號沒了、我們的信仰缺失了,快餐文化究竟帶給我們了什么?這讓我想起法國文化部國家攝影中心主任阿尼亞潢先生說的一句話,“目前,在中國,社會的迅速(可能是過快)變化正在威脅著民族、文化以及祖先的傳統。在這種情況下,紀錄和保文化傳統的任務迫在眉睫”。
趙先生的攝影作品
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,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,快餐文化在我們生活、工作的各個層面得到體現,快餐在滿足人們快節奏生活需要的同時,也讓我們變得更加浮躁,個體的浮躁則導致社會的浮躁,社會與個體的浮躁相互影響、相互滲透,愈演愈烈,本人亦不例外也深受其影響。
趙先生的攝影作品
從哪里入手來改變呢?我從攝影開始,于是又開始回到了膠片,但這次我選擇了大畫幅攝影,透過毛玻璃取景,一個個神奇的世界、一個個精彩的生活場景都是那么鮮活,但這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我放慢了攝影的速度,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與思考,尋找那些可以觸動我心靈的東西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一次河北張家口地區的蔚縣,這一次我被這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燕趙大地所折服,這里不僅有著百年以上的古宅,更有那些純潔質樸的人們,他們的生活雖然清貧,但他們無憂無慮,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純樸,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信任,而不是防備,記得我在拍攝一個民居的時候,由于拍攝角度不夠,我便找到一個老鄉,想借一個凳子,讓我能站的更高一些,如果是在城里,不僅借凳子要付費,被拍攝的對象也許也會要求你支付費用,這在許多景點已經是司空見慣的,但這里的老鄉不僅借我凳子,還邀請去家里喝水、甚至吃飯。這里人與人之間的純真讓我很感動,以至于我近期只要有時間就去蔚縣,去的目的不僅僅是拍攝,而是去尋找那些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