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銘:做無為的設計
:2016/09/28
:尚層裝飾
:1785 字號:小中大
“道長無為而無不為”,道看上去無所作為,可實際天下之事沒什么是它不能介入的設計中能把“無”做好,才能推敲得起長久的“有”。
大銘老師
尚層設計事務所負責人
中國裝飾協會高級會員
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高級室內建筑師
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高級室內住宅設計師
意大利米蘭理工學院 室內設計與管理碩士
大銘愛咖啡,幾乎是尚層人盡皆知的事,我們的聊天也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,約訪地點是大銘辦公室旁邊的茶水區,輕輕松松沒什么拘謹。每天早上9:00-9:10,都是大銘與咖啡的獨處時間,伴隨純粹的咖啡香,一天的工作悄然開始。這份習慣與堅持,陪著他走過做設計的17 年。
大銘說自己是典型的中國人,不崇拜上帝、不相信宿命,但他卻很喜歡老子“無為、無不為”的哲學思想。在設計圈兒摸爬滾打這么多年,看著同行業者一輪又一輪隱去,也看著許多新星不斷涌現,大銘只是笑笑說:“活在當下、做好自己就夠了”。喝咖啡做設計、多拿出些時間陪伴家人,難得忙里偷閑,一本好書、一次旅行,或是宅在家中發發呆,便可讓他得到內心的平和。
“別墅”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符號
“別墅”,在大多數人眼里是成功的象征,人們看到它光鮮亮麗的表象,卻忽視了它存在的真實樣子。歸根到底,別墅也是“家”的一種形態,只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礎上,多出了些數字。普通住宅在設計時會精確到每一寸空間,而別墅卻要有可以專門來“浪費”的空間。普通住宅的“頂配”也許僅僅是別墅的開始,所以在別墅設計中,往往要考慮到更深層次的東西。
大銘剛開始做設計時,中國別墅居住剛剛起步,那時候人們只是“為住而住”,并沒有真正理解該怎么去住別墅。將近20 年過去了,別墅居住人群越來越多,別墅所代表的含義也越來越多。它不再是一個傳統概念里的“大房子”,而是注入了更多關于生活、關于人的思考。“我設計過超過200 套別墅,與其說是在設計房子,不如說是在研究人的生活狀態。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:只有從居住者生活中提煉出設計的知識點,再還原到生活中,才能將人與房子融合得更好。”
關于別墅設計,大銘有自己的理解。在他看來,設計不是完全的藝術品,更多時候,它是一種產品。就像生產一部汽車,是由許多零部件組裝而成:方向盤、座椅、儀表盤、發動機……少了哪部分都不能形成它最終的樣子。
別墅設計也是如此,它是一個系統的整合概念,如果還是按照十幾年前粗放式的發展,就很難建立標準。我們總覺得“設計是無形的”,但當設計遇見生活,就必須依托現實,將感性與理性充分結合。中國做設計常常人為的段落化,從而忽視了設計的整體性,一個好的設計團隊應該包括主創、陳設、園林、燈光、結構等多名成員,并且在過程中相互配合、溝通,這樣才不會造成思想的分割。
做有“全局觀”的別墅設計,也是大銘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標。
有了“無”的思考,真正的設計才會出現
《老子》第二章言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”當人人都了解美和善時,它的另一面也就展現出來了。對“美”的評定,人人都會有自己的標準,這時候,“自然之美”就會成為一個衡量的尺度。過分的“美”常常會使人忘記事物的真實存在。路易十四前期,“巴洛克”傳入宮廷,奢華之風席卷整個法國,人們癡迷于裝飾帶來的美感,并逐漸發展為過度裝飾的“洛可可”風格。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用來形容此時再合適不過,任何奢華,都將一步步走向極致,當200% 的華麗涌現,就會轉換為“奢靡”之景,而奢靡的極致,最終會淪為腐化。
路易時代的結束,帶給我們很多關于設計的思考,那些讓人“眼前一亮”的美,究竟能持續多久?抑或過多的美,是否會讓人身心疲憊?
許多剛入行的設計師往往會把精力放在“裝飾”上,一面背景墻要刷怎樣的顏色?我要使用什么樣的材料才能配得上一個大房子……而這些光彩奪目的設計能否在漫長的居住生活中,經得起歲月的沉淀,而彌散出更耐人尋味的東西?、
項目名稱:麗宮別墅
面積:4500 平米
大銘之所以喜歡“無為”,正是因為看了太多的“有”,設計的最初目的是什么?很簡單,為生活所用。我們的生活是從一盞茶開始的,是從眼睛所能觸及到的范圍里,由最舒服的風景開始的……這些最尋常的“無裝飾”的自然狀態,才是設計的初始。
大銘現在更多會考慮“設計要回歸生活本身”,這也是他的設計事務所全體成員想要去做的事情。拋棄無意義的設計,為業主呈現一種更“高級”的生活狀態,這種狀態是隱性的,它是家中的空氣是否清新,是在居住時能否感受最舒適的溫度和濕度,是那些不安全的食品隱患,是不是可以遠離我們……
項目名稱:君上高爾夫
面積:320 平米
做設計師要有對生活的“擔憂”,這些“擔憂”看起來并不美,但卻可以為家帶來真正值得擁有的真實感與幸福感。
整個聊天的過程,大銘都保持著微笑,這也讓我突發奇想問了他一個設計之外的問題:“您一笑就會露出‘酒窩’,關于‘酒窩’,有兩種不同的說法,一個說它是“天使之吻”,另一個是“惡魔之印”,您更喜歡哪種說法?”
“當然是美好更吸引我了,我喜歡的狀態是一種能量,并把這種能量帶到我的設計里。知足、少糾結、把當下做到極致,在日常的美好中創意、思考。”大銘那份坦蕩蕩的“真實”全都寫在臉上。
分享 :
x
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