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之美
:2016/09/28
:尚層裝飾
:1354 字號:小中大
一只貓,每天下午兩點,陽光呈45度角造訪窗前的沙發時,會伸一個長長的懶腰,然后把身體交給沙發柔軟的角落進入夢鄉;一只青色釉質的陶碗,每天盛上一碗白里透亮的白米飯,拿起筷子,把唇齒交給它;一件棉麻隨意的襯衫,總是重復而又恰到好處的出現在你的身體上……
我們為什么依賴、喜歡、親密于這個物品,而又無足輕重、摒棄、忘掉那個物品,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不同?
我們必定有過“看上去很美”、“鞋子合不合腳,自己穿了才知道”、“若有所失”這種漸次深入的體驗,一個走心物品的可視見面、觸覺使用、情感參與,正是設計的三個層次。外觀的美,僅僅是一個相識的基礎,在這個過度設計的時代,設計的初衷、平衡、邊界決定了見面的“眼緣”;適合與否,在于物品有沒有考慮到“身體”的因素,給予最舒適的使用參與度;而情感,當然是最難拿捏的,好的物品有情感密碼。
有那么一輛車,成為一代意大利人的情感擁躉,“沒有復雜裝飾,卻有大驚喜”,鮮明外觀小車身,可自由調整的內部空間,恰到好處的動力,意大利人可以開著它穿梭在石板街道去參加舞會,也可以滿載瓜果在鄉間運送勞作喜悅,菲亞特熊貓汽車在美與功能上取得了巧妙的平衡,更意外的是,它恰好砸中了意大利人“熱情奔放,無拘無束,講求實際”情感密碼,于是熊貓風靡三十年。
日本的居室美學有“居心地”一說,貓最愛睡覺的地方,孩子最愛藏起來的小天地,父親最愛獨處思考的屋子,當動物、孩子、男人用身體來對好設計投票時,設計,到底解讀了什么樣的情感密碼?
分享 :
x
微信公眾號